危險品物流的快速發展,以及安全高效運營,離不開公路物流網絡的建設。在本次論壇上,主辦方特別邀請到了蘇州傳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分享了蘇州傳化在打造公路物流網絡化運營體系的成功經驗。

石家莊危險品運輸
表示,在影響我國物流效率的諸多制約因素中,首要者是占貨運總量70%以上的公路物流。我國公路物流業較發達國家落后近20年,車輛空駛率達40%以上,對環境、能耗、交通基礎設施等的負面影響巨大,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小、散、亂、差”。
具體來看,“小”指的是經營主體規模小、數量多。全國公路物流企業有750多萬戶,平均每戶僅擁有貨車1.5輛;“散”指的是經營運作處于“散兵游勇”狀態,產業的組織化水平很低,90%以上的運力掌握在個體運營司機手中,行業集中度僅為1.2%左右;“亂”指的是市場秩序較亂,競爭行為不規范,誠信體系缺失,“騙貨”事件時有發生;“差”指的是服務質量差,經營效益差。
王凱進一步指出,在中國公路物流2.6萬億的市場上,80%到90%的貨物運輸都是由這這樣的中小物流企業承擔,往往導致“貨找不到車,車找不到貨”,大量運營車輛因為信息不對稱在路上空跑,造成中國高達40%的卡車空載率。同時,車輛停車配貨的間隔時間平均長達72小時,給司機直接帶來了住宿、餐飲等費用支出,這些無效益的油耗以及生活成本,*終將分攤到消費者購買的每一樣商品中。
而“傳化公路港”模式,通過實體平臺與信息平臺的聯動,打通上游貨源信息、中游物流服務信息和下游車源信息的物流價值鏈,實現車、貨信息快速高效匹配,從而大大拉升了傳統公路物流運營效率短板。這不僅直接幫助貨車司機降低了回程空載率,使卡車行駛在路上的每一分鐘都產生效益,同時也間接降低了商品到達消費者手中的價格。
當然,如何通過降低貨車空載率從而拉低運輸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僅僅依靠一兩個公路港平臺建設還遠遠不夠,*終還是要依賴于物資流通的社會化、市場化,網絡化和信息化,借鑒發達國家公路物流信息化、網絡化、集約化發展經驗,以及近年來我國公路物流網絡平臺企業的積極實踐,促進公路物流向信息化和網絡化方向轉型發展,強化公路物流網絡化運營體系建設。
王凱認為,網絡化運營體系是由基礎設施平臺網絡、信息化平臺網絡、標準化運營系統和規范化誠信系統等系統構成。
其中,基礎設施平臺網絡是選擇多個中心城市進行網絡化布局,打造公路干線運輸的網絡樞紐節點,構成其他系統運行的實體基礎和平臺環境。
信息化平臺網絡是公路物流網絡化運營體系的“神經中樞”和網絡化的核心支撐。通過共享分散的公路物流信息,實現與物流關聯的各種商品交流信息“互聯互通”,打造大數據環境,為開展多式聯運和實現不同運輸方式的一體化銜接提供支持。
標準化運營系統是通過公路物流網絡化運營體系全網絡覆蓋的“統一代碼”和流程化運營方式,加強各個環節的緊密聯系,并在信息化的支持下形成整體規模化運作環境,提高物流服務運營效率。
規范化誠信系統是公路物流網絡化運營體系中,各系統搭建和形成有機整體的黏合劑和安全、高效運營的重要保障:是在前面三大系統解決公路物流“小、散”的基礎上,根本性解決“亂、差”的關鍵性保障并*終提升公路物流的發展水平和效率。
因此,傳化有必要在全國層面體系化建設“公路港全國一張網”。目前,傳化公路港在物流企業、工商企業、社會車輛全產業鏈的服務體系中打造“軟平臺”,加快公共信息平臺的搭建,鼓勵誠信交易系統的創新建立和社會化服務,吸引小微物流企業和社會運輸車輛司機,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的互聯互通和信息資源整合資源。同時,傳化建設標準統一的公路港平臺,由點及面及網,形成全國性的公路貨運網絡,為眾多社會車輛提供網絡化和信息化的硬件功能服務和軟件信息化服務,有效促進我國公路運輸效率的提升。
介紹說,2024年,傳化公路港開始全面升級成為“智能公路港”。未來,將在全國搭建起20個樞紐、120個基地、1200個子平臺“大網絡”。屆時,將指揮調度全國50%的貨運車輛,降低“空載率”一半以上。